知己知彼,百戰百勝
教授們建議考生對於自己的書審內容一定要非常熟悉,因為那是面試提問的重要參考。
由此看來,事前準備是必要的功夫,但是教授們也提醒考生,你需要消化練習自己想要說的內容,但是「不要背稿」。台大圖資系系主任林奇秀說:「儘量避免背稿而出現『排練腔』,這樣會讓人覺得不夠誠懇自然。還要注意不要把口試時間說好說滿,要留時間給教授提問
牙周炎。」
政大資科系教授蔡子傑則建議:「有些敏感問題,應該事先想好如何誠實回應,以免現場因為慌張而亂答一通。」所謂的敏感問題因人而異,譬如想申請重視數理能力的政大資科系,但是高中的數理成績不理想,這可能就是無可迴避的敏感問題。或者學習歷程檔案中的紀錄和申請科系的關聯不大時,面試時很容易被問到,但這同時也是說明原因的好機會。
值得一提的是,既然書審資料是教授面試時的重要參考依據,考生可以藉此製造面試時的發球權,意思就是可以在書審中埋下伏筆,引發教授進一步了解的興趣。像是學習歷程中的特殊經驗、對於議題的獨特想法,或參加過特殊的志工活動,都有可能引發教授進一步詢問
紮肚。
此外,幾位教授一致認為「為什麼會報考這個科系」是一定要準備的題目。除了能夠清楚說明個人的理由,對於申請的科系也必須有深入且正確的了解。
政大新聞系教授王淑美指出,她曾經遇過考生說想當網紅,所以選擇新聞傳播,這其實是對科系的瞭解有限。台大圖資系系主任林奇秀則說:「我們希望選進來的學生都是真的知道這個系在學什麼,不要進來之後才抱怨以為學的是『資訊』,結果並不是
毛孔閉塞。」
另外,教授們建議考生可以準備一份英文版的自我介紹,因為目前許多科系都很重視英語口說能力。如果欲申請的科系有可能採用英語面試的話,考生要準備的就不是只有自我介紹而已。